导读:想象力是创造、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。没想象力,民族就没进步,没将来。
据报道,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里,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,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,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。这是一个让人沮丧的消息,这是一个让人震撼的消息。大家祖国的花朵,将来的建设者、接班人的想象力世界排名倒数第一,那样大家将来的进步路在何方?将来的重任哪个来担当?
孩子在这个排名中是无辜的,其实在天性中,他们的想象力并不比外国孩子的想象力差。那样是哪个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呢?笔者觉得,是中国现有些应试教育模式,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,家庭、学校和社会都咎不可推。著名教育家、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过去说过: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紧急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中国教育的解放需要从解放孩子的好奇心开始。
长期以来,无论是大家的家庭,还是学校,抑或社会,都是以高考考试升学率在指挥所有,从孩子6岁开始,就背上了沉重的书包,奔波在家庭、学校单调的两点一线之中,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,好像是孩子们生活的所有。
为了应对考试中的规范答案,老师的教育方法也非常呆板单调。给你一个0,在数学课上只能是零,在英文课上只能是O,不可以有别的答案。一旦挑战了老师的权威,便会遭到戒尺或类似戒尺的训诫。教育以考试为目的,考试以应试为方法,在这固定的教育模式下,任何有创造力的天分也会被无情地抹杀掉。
放学后,回到家,孩子也会在父母的督促下,伏案夜读,不闻他事。本是鬼灵精怪的天性,在日复1日重复固定的伏案作业过程中,被一点一点消耗殆尽。玩耍、想象,变成了天方夜谭。同样,社会对孩子的评价,也是唯成绩是瞻,判断一个孩子好坏,除去单调的阿拉伯数字外,没其他的评价体系。一旦孩子贪玩,好奇,父母就会责怪:你看,你看,哪个哪个家的孩子,多争气,期末考试考多少分!
试想,家庭、学校、社会都是如此的教育方法、评价体系,你还能妄想孩子有想象力吗?
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过去说过:想象力比常识更要紧。,没常识可以学,没想象力,民族就没进步,没将来,这绝不是危言耸听,杞人忧天。一旦大家整个民族失去想象力,大家就会落后,就会重蹈覆辙,遭到外民族的侮辱和欺凌。
还给孩子一份天性,寄托民族一个将来!为了民族的将来,为了孩子的想象力,大家真的要痛下决心,改变现有些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,让孩子在学中玩,在玩中学,快快乐乐地度过本应开心的童年和少年!